改革思路:按照教育要全面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需要的要求,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改革教学内容为核心,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强化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改善条件为基础,对传统农业工程实践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
具体方案:
1、整合实验课程,独立设置实验课
改革传统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的单一性和零散性,增加实验内容的综合性、整体性和设计性,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按照相同类型的课程和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对实验进行了整合,制定单独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使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的“附属物”中走出来,成为独立的、与理论教学并行的实验教学体系。例如,将原本是附属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互换性于技术测量》等3门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内容独立出来,整合为1门实验课《机械设计综合实验》。
2、提高实验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建立立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
适应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的需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用现代电子和信息技术改造现有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精确程度,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保持经典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建立公共的多媒体实验室,实验时以在多媒体实验室中先进行多媒体集中授课,然后再由学生进行独立实验,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课的理解,学生在随后进行的动手操作中也减少了盲目性,大大提高了效率,也有力地保证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建设,实现了中心管理网络化。实验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仪器操作规程、科研成果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构建实验中心“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所有仪器设备,实验耗材的数量及使用流向,实验物品的采购、入库、登记、库存清理等,进行网络化管理。
3、提高实验教学比重,突出能力培养
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为加强实践教学拓宽空间。改革完善原有“层次+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增加创新活动孵化模块,使该模块成为创新活动的孵化器。从2年级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生产实践的需求和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项目,重点开发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利用校内科技实验站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增加学生实践的比重,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现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毕业生尽快的与就业单位生产实际“对接”。
4、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不断开发新的实验项目
中心始终坚持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成绩显著。5年来,实验中心承担各类科研、教研项目106项,立项研究经费1200万元,发表各种高水平科研、教研论文300多篇,获得科研、教学奖励28项,获授权专利8项。这些项目和成果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充分利用科研场所,及时将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中,不断加大新实验项目开发力度,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和生产实践的需求,重点开发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年实验项目更新率达到10%左右。
5、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实验中心高效运行
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采取主任负责制,设有主任岗1个、副主任岗3个。中心实行独立自主的运行机制,独立建制、独立经费、自主管理。在实验资源上实行“五统一”管理,即实验室人员、实验教学、实验经费、仪器设备、实验用房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达到资源优化、开放共享。实验教学中心围绕内部管理出台了详细的系列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细分责任目标。各实验室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水平实验教学团队
积极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学者来中心工作,组建以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核心,以基础扎实、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五年来共引进6名优秀的博士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有3名教师选派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进修学习,还有多名青年教师在国内著名科研院所进行短期科研合作研究。通过建设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对于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则主要是优化人员的知识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体现老、中、青相结合,以青年为主的原则。通过进修、自学的方式专职实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