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
  首页  实验教学  教学情况
教学情况

    中心每年承担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车辆工程、自动化、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以及全校其他相关专业的必修及选修课程的实验教学,涉及专业共13个,年承担81门课程的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年均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近34万人学时。
  授课具体面向专业和学生人数如下(20124月数据):

序号 专业 在学人数
1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480
2 机械电子工程 480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600
4 交通运输 360
5 车辆工程 480
6 自动化 360
7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360
8 食品科学与工程 480
9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270
1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80
11 种子科学与工程 360
12 生物工程专业 480
13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360
5450

    实验教学及效果

    1、进一步凝练实验教学理念。中心在建设过程中依托农业机械化工程优势学科,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逐步凝炼形成了“注重兴趣、强调开放、以人为本”的实践教学理念。中心在实验项目设置、实践环节安排上都特别强调学生的兴趣培养,强调开放运行,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2、构建了“四个模块、三种类型”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体系和模式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四个模块包括农业机械实验模块、自动化实验模块、机电一体化实验模块和设施园艺实验模块。三种类型包括基本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每种实验项目类型含有不同的实验教学要求。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实验教材的不断创新,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

    中心坚持实践教学贴近企业、贴近工程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注重与社会应用的密切结合,努力将实践教学改革成果应用到实际中去。近年来,中心分别与山东五征集团、山东华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泰安华鲁锻压机床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共同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创建了实验室基础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实习-大学生科技创新-企业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了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提高了大学生实践动手和科技创新能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20105月,中心作为唯一参展单位代表学校参加了全省首届校企合作共建成果展示会,取得了可喜成绩。

    3、改善了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中心结合当前生产及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组织相关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实验技术研究,通过自身创造或者吸纳应用两种方式,将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地应用到实验教学中,保证中心所开展实验技术上的先进性,满足学生了解科学前沿,培养创新意识的需要。在实验项目的筛选和实验方案的设计上,本着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农业工程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多种实验技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念的原则,优化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科学设计实验方案,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实验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式和学生自主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等多种实验教学辅助手段,构建以开放式自主实验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知识综合应用、系统设计、工程实践和创新实践等多方面能力。融合多种教学手段辅助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了教学设计环节和反馈环节。实验室配备有多台计算机,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实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可以播放实验视频、操作示教仪或者配合电子课件和展板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设备调试等,使教学手段多样化。

    中心实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教学指导思想,新编写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教程》,编写了19种实验讲义,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起到了促进作用。建立了多元化实验考核办法,统筹考虑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4、实验教学效果良好。目前中心面向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等10个学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14个本科专业开设81门实验课程, 2011-2012学年完成实验工作量34万人时数,实验开出率保持在100%,是山东农业大学重要的本科实验教学基地之一,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在机械、电子、生科、农学、园艺和食品等学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验特色

    1、创建了四位一体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

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坚持实践教学贴近企业、贴近工程实际的原则,分别与山东五征集团、山东华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泰安华鲁锻压机床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共同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创建了实验室基础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实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企业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了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打造了普惠型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有力地提高了大学生实践动手和科技创新能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2、打造了“普惠型”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以科技创新社团建设为依托,组建了“群体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根据实际需要和中心特色,迄今为止,已经组建了六个科技创新社团:农业装备工程师协会、电气工程师协会、汽车工程师协会、机电工程师协会、控制工程师协会和学雷锋家电维修服务队。通过社团组织,能够辐射60%的同学参与科技创新和竞赛活动,取得良好的带动辐射作用。

    以科技竞赛活动为龙头,构建了“多层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式。国家级和省级大赛由中心统一牵头组织,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龙头,加大投入,鼓励、选拔优秀学生积极参与,做到赛出成绩、赛出风格,展现出中心在创新活动中的水平,并起到带动和示范效应;普及性、基础性的科技活动,由科技创新社团组织开展,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经常性、定期性开展,以不同形式鼓励大部分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起到培育和选拔作用;“机电之光”科技创新大赛作为中心科技创新活动的特色,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利用所学付诸实践,夯实专业理论,体会科技创新带来的乐趣,由学院团委组织开展,起到链接基础性创新活动和国家级和省级竞赛活动的作用。

    (3)以制度和条件建设为保障,建立了“开放式”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为了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竞赛活动的开展,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以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机制,全面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中心还制定了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对于参与指导科技创新和竞赛活动的老师记工作量,在职称和岗位聘任以及各类评比中给予政策倾斜。对于在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记学分,优先保送研究生,授予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