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各类农业先进技术的载体和集大成者。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实现稳粮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省农业机械化保持了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机装备结构显著优化。到2014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3亿千瓦,拖拉机248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2万台,联合收割机25.6万台,各类配套机具431万台套,大马力拖拉机、大喂入量联合收获机、粮食干燥机增速迅猛,农机装备大型化、高新化、全程化趋势开始显现。二是农机作业水平大幅提升。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其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6%,经济作物达到50%,走在了全国前列。三是农机经营效益明显增长。2014年,全省实现农业机械化经营总收入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农机服务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670元以上。农业机械化不仅为我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农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和100多万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工业的持续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我省农业农村乃至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应当看到,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一是粮食生产机械化与“全程、全面”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全程看,玉米机收水平仅为83%,仍是薄弱环节;传统低端播种机仍然占据主流,播种质量不高;粮食机械化干燥能力不足100万吨,发展严重滞后;机械化植保、秸秆处理水平不高。从全面看,水稻机插秧水平仅为40%,马铃薯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仅为66%、72%,低于全省小麦、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也低于水稻、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先进省区。二是经济作物机械化总体水平较低。高效、适宜机械严重缺乏,花生、棉花、蔬菜、林果等大宗经济作物部分生产环节机械化还有不少空白。花生联合机收率仅为6%,棉花联合收获刚刚破题,大蒜、大姜机播、机收水平很低,果树套袋、疏花、整枝、采摘和中药材种植、收获基本依靠人工,冷藏运输机械化仍是空白。三是耕地质量亟待改善。土壤耕层普遍只有12~15厘米左右,板结严重、地力下降,约7500万亩耕地亟待深松、深耕。此外,农机利用率不高,农机服务组织不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建设滞后。这些问题都是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当前,我省正处于“四化”同步发展和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再创山东农业发展新优势的要求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对照新形势新要求,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拓展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更好地满足我省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
二、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以“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为工作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总体思路,推进农村各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把大田农作物机械化作为近几年转型升级的重点,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技术,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产能,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其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8%,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56%,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在粮食生产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高小麦和玉米机播机收质量,推进种子机械化加工、育插秧,解决粮食干燥问题,突破水稻、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瓶颈。山东省2016~2020年粮食生产重点环节分阶段发展目标见附件1。
在经济作物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升发展花生、棉花两大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发展大蒜、茶叶、中药材三类作物生产重点环节机械化,破解发展大田蔬菜、林果两类作物生产部分环节机械化。到2020年,花生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棉花耕、种、管等环节实现机械化,机械采收取得大幅进展,茶叶、中药材、葱姜蒜和大田蔬菜、林果生产机械化都得到显著提升。山东省2016~2020年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目标见附件2。
在农机深松、深耕作业方面,今后五年计划实施深松、深耕整地7435万亩,其中深松6000万亩、深耕1435万亩,力争每年完成1000~1500万亩,土地深松(深耕)任务压茬进行,梯次推进。山东省2016~2020年农机深松(深耕)整地作业任务计划表见附件3。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基础好的区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鼓励大面积推广;其他区域,加强试点工作,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突出重点作物、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进行集中攻关、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生产实际出发,根据各地土壤状况、种植制度、经济水平、经营规模,确定适宜的技术路线和主推机型,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完善技术模式,推动技术集成和标准化。
3、创新驱动,持续发展。坚持产学研管推用相结合,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着力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与机具研发创新、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由环节化、低端化向全程化、高端化升级。鼓励和支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推广保护性耕作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4、政策扶持,市场主导。综合运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深松作业补助、农机研发创新计划、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工程等政策、项目,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效益。
三、工作重点
(一)着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
1、小麦、玉米。
重点区域:菏泽、德州、聊城、临沂、济宁、潍坊。
主攻方向:围绕推进小麦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提升产前种子加工、产后干燥机械化水平和产中机械化作业质量,主攻高效低损收获、宽幅精量播种、干燥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和精准施肥、高效植保。
发展路径:大力推进机械化干燥,菏泽、德州、聊城、潍坊、临沂、济宁辖区内每个县(市、区)建立粮食干燥机械化示范基地4个以上,基本解决规模在100亩以上的种植主体粮食干燥问题。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加快推进小麦、玉米播种机、联合收获机升级换代,宽幅精量播种机、大喂入量小麦联合收获机、带扒皮功能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平原地区成为主流机型。努力提升玉米机收水平,在菏泽、潍坊、临沂等地着力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在滨洲市阳信县、聊城市临清市、泰安市肥城县、潍坊市临朐县等畜牧养殖重点地区积极推进粮改饲,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收获机械化。在鲁西北沿黄灌区、鲁中高产井灌区、半岛和鲁南山丘旱作区积极推广适宜当地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机具和技术模式。积极推进以机械化还田为主的小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在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大力推广带有秸秆切碎装置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推行小麦、玉米机收、秸秆切碎还田、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在泰安、滨州等地大力发展玉米秸秆青贮收获机械化,在东营、淄博等地积极发展食用菌种植,在聊城等地积极探索利用秸秆造纸、发电等利用途径。开展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种肥同播、统防统治,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提高施肥、植保机械化、精准化水平,
2、水稻。
重点区域:济宁滨湖稻区,临沂、日照库灌稻区,东营、菏泽、济南沿黄稻区。
主攻方向:重点突破水稻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瓶颈,主攻机械化育插秧、联合收获,部分适宜地区探索进行旱直播。
发展路径:在济宁、济南、临沂、日照、东营、菏泽等地大力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集成示范以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育秧、机插秧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重点推广规模化生产的大棚温室集中育秧、乘座式高性能插秧机、大型机械化干燥设备与技术为主,集成示范秸秆还田耕整地、高效植保、大中型联合收获及秸秆处理等机械化技术;在淄博市高青县等部分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水稻精量播种机,开展旱直播试点。到2020年,重点区域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带动全省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80%。
3、马铃薯。
重点区域:枣庄、青岛、泰安、潍坊、临沂、济宁。
主攻方向:重点突破马铃薯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瓶颈,主攻机械化播种、联合收获。
发展路径:以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为抓手,积极研发先进适用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努力提高机械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在青岛、泰安等重点区域开展马铃薯生产创新示范工程和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积极探索和总结适宜不同地区的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集成示范小型马铃薯播种机、收获机、高效精准施药及秸秆处理等机械化技术。
(二)加快推进大宗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
1、花生。
重点区域:主要包括三大区域,即以胶东半岛、鲁东南为主的春花生种植区,以鲁西、鲁西南为主的夏花生种植区和以鲁中地区为主的花生套种区。
主攻方向:机械播种、联合收获。
发展路径:在推进耕整地、机械播种、灌溉、植保、施肥等环节机械化技术的基础上,加速推广应用分段收获机械,同时研发创新和示范推广多行高效多功能花生播种机和两段(捡拾、摘果)收获机械。从区域分布上,胶东半岛、鲁东南等春花生种植区为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核心区。重点是加快推广普及多垄多行大型花生精确播种联合作业机械、联合收获机械和两段收获机械,全力推进花生种植与收获的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到2020年,该区域春花生规范化机播400万亩;高效收获机发展到4000台,完成花生联合机收250万亩。其中,平度、胶州、招远、莱阳、诸城、高密、文登、莒县、莒南、临沭、沂南、沂水等12个重点县(市、区)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85%以上,带动整个发展区域达到75%以上。
鲁西、鲁西南为主的夏花生种植区为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示范区。重点推广夏花生直播与收获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推进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扩大发展规模,实现花生机械化种植、收获新突破。到2020年,该区域实现夏花生规范化机播150万亩以上;夏花生高效收获机发展到600台,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其中,台儿庄、邹城、泗水、冠县、东明、鄄城等6个重点县(市)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65%以上,示范带动整个区域达到50%以上。
鲁中地区为主的花生套种区为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辐射区。重点开展机收花生种植的示范引导,进行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探索试验,带动花生种植模式机械化、现代化的转变。到2020年,该区域花生规范化机播50万亩;花生高效收获机发展到600台以上,完成机收花生30万亩。其中,济阳、莱城、新泰、宁阳等4个重点县(市、区)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50%以上,示范带动整个区域花生生产机械化实现根本性改观。
2、棉花。
重点区域:主要包括以滨州、东营、潍坊为主的黄河三角洲一年一熟区、以聊城、德州为主的鲁西北一年一熟与两熟区和以菏泽、济宁为主的鲁西南一年两熟区。
主攻方向:机械播种、植保化控、机械采收。
发展路径:在普及应用机械深耕深松、中耕施肥、机械植保的同时,重点推广应用规范化播种机械,引进示范国外摘锭式先进采棉机,研发推广适合黄淮海地区棉花采收的中小型自走式采棉机和大型高地隙对靶施药高效植保机械以及秸秆处理机械。加强棉花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选育适于机采的棉花品种。黄河三角洲一年一熟区作为机械化发展核心区,重点推广应用规范化播种和机械采收。到2020年,该区域实现按机采棉模式种植50万亩;大型采棉机发展到30台,完成机采棉14万亩;大型高地隙高效植保机械作业达到20%,秸秆处理达到30%,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65%以上。其中利津、河口、寿光、昌邑、无棣、滨城等6个重点县(市、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
鲁西北一年一熟与两熟区作为机械化发展示范区,重点推进按机采棉模式种植与收获试验示范,加快引导机采棉种植规模扩大发展,实现棉花机械化采摘突破。到2020年,该区域实现按机采棉模式种植10万亩;采棉机发展到5台,完成机采棉2000亩;机械播种达到80%;大型高地隙高效植保10%,秸秆处理15%。其中夏津、武城、高唐、临清等4个重点县棉花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50%以上。
鲁西南一年两熟区作为机械化发展辐射区,重点开展机采棉机械化种植模式探索试验,示范引导机采棉种植,辐射带动棉农加快转变棉花种植模式。到2020年,该区域实现按机采棉模式种植1万亩、采棉机发展到2台,完成机采棉1000亩;大型高地隙高效植保和秸秆处理技术实现良好起步。其中鱼台、嘉祥、巨野、成武等4个重点县率先在这一区域实现突破,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大蒜。
重点区域:主要以临沂、济宁、菏泽为重点,兼顾莱芜、聊城、济南、东营等其他大蒜种植地区。
主攻方向:机械种植、机械收获。
发展路径:在巩固提高机械挖掘式收获水平的基础上,重点突破大蒜精确种植机械化关键技术、大蒜高效分段收获技术、大蒜联合收获关键技术(切脐、断秧)等,研发大蒜多行精确种植、高效分段(作业效率每小时6亩以上)与联合收获机械,并逐步进行示范推广。围绕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适合我省大蒜种植模式的精确种植机械、轻简化收获机械、高效联合收获机械,在商河、金乡、兰陵、巨野等4个重点县分别建立1000亩的大蒜机械化生产示范田。到2020年,力争主产区播种机械推广应用实现突破,推广大蒜轻简高效分段收获机械2000台以上,联合收获100台以上,并逐步推广到省内其他大蒜产区,整个区域机械收获面积达到20万亩,机械化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
4、茶叶。
重点区域:主要是以崂山、胶南、日照、莒南、莒县、五莲和临沭等市县为主的东南沿海茶区、以济南、临沂、泰安和莱芜为主的鲁中南茶区和以海阳、乳山、文登、荣成、即墨、莱西、平度为主的胶东半岛茶区。
主攻方向:机械采摘、机械修剪、机械加工。
发展路径:在三大茶叶产区全面推广普及茶叶耕整地、植保、喷滴灌、中耕除草机械化技术的同时,重点推广修剪和采茶机械化技术,推进茶叶加工机械向高效智能、节本增效转型升级,探索推广茶叶采摘、加工不落地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到2020年,全省茶园宜机采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采茶机发展到1300台,完成机采茶6万亩,茶叶加工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其中日照市以及崂山区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50%以上。
5、中药材。
重点区域:重点围绕鲁中南山区、胶东半岛、鲁西南、黄河三角洲、微山湖与东平湖五大中药材生产区,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机械化工作。
主要作物:丹参、西洋参、黄芩、桔梗等根茎类中药材。
主攻方向:机械种植、机械收获和机械收获后处理。
发展路径:研究示范主要中药材种植模式和机械化技术规范,在全力推进耕整地、田间管理机械化的基础上,突出研发创新和示范推广中药材工厂化育苗、移栽、直播、挖掘收获和收后干燥、筛选、包装等关键技术与装备,逐步实现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的新突破。到2020年,以文登、费县等县(区)为重点,建立参类等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引导带动全省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取得有效进展。
6、大田蔬菜。
重点区域:潍坊、青岛为主的典型蔬菜发展核心区、济南、聊城、德州为主的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示范区、济宁、菏泽、临沂为主的鲁西南种植区为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辐射区。
主要作物:卷心菜、大白菜、胡萝卜等叶菜类、根茎类蔬菜。
主攻方向:机械种植、机械采收,兼顾其他蔬菜冷链处理。
发展路径:在大力推广普及机械耕整地、中耕施肥、机械植保的基础上,着力示范引导规范化、标准化种植,重点研发推广等大田蔬菜的工厂化育苗播种、移栽、采收机械和保鲜储运设备,有重点、分步骤地稳步推进大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到2020年,全省卷心菜、大白菜等大田主要蔬菜种、收机械化水平取得有效进展,其中寿光、胶州、兰陵等重点县(市、区)规范化、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示范带动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
7、林果。
重点区域:烟-威-青-淄为主的苹果主产区、淄-青-临-烟为主的葡萄主产区、潍-淄-泰为主的桃主产区和烟-滨-聊-菏为主的梨主产区。
主要品种:苹果、葡萄、桃、梨、冬枣等。
主攻方向:田间管理、机械采收和冷链处理。
发展路径:重点研发和试验示范果树管理与采摘升降运输通用平台与高效对靶喷药机械,全面推广林果灌溉、施肥、修剪、喷药等田间管理机械和采摘后清洗分级、包装、保鲜储藏运输机械化技术。苹果:主要进行田间管理(植保、施肥、中耕、疏花)、产后处理环节进行技术提升,推进发展产后苹果的分级、包装、保鲜储藏和运输机械化;葡萄:主要进行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示范引导,在除草、压枝、施肥、修剪、喷药等田间管理环节进行关键技术突破,在蓬莱、莱州等酿酒葡萄产区示范推广葡萄收获机械;桃:主要推进桃的分级、包装、储藏等产后处理环节机械化发展;梨:主要推进除草、施肥、修剪、喷药等田间管理环节机械化;冬枣:以沾化、无棣为重点,大力推广发展以气调库为主的保鲜设施设备。到2020年,力争主要水果生产机械化取得显著进展。山东省2016~2020年经济作物机械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主要任务见附件4,山东省大宗经济作物重点区域分布图见附件5。
(三)积极推进农机深松(深耕)整地
1、重点区域。一是把高产创建田作为平原地区实施深松(深耕)整地作业的重点区域,深松(深耕)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和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优先安排,力争为全省创建2000万亩高标准粮田,高产创建区内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百分之百做出贡献。同时,粮食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程度高的区域优先实施。实施区域主要包括鲁南、鲁西、鲁北等平原地区和渤海粮仓等。二是毫不放松地抓好丘陵地区的深松整地作业。我省丘陵地区耕地面积为4138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6.7%,多为旱作区,自然条件较差,蓄水保墒是农业生产的重点和难点,要注重抓好丘陵地区深松整地作业的组织推动工作,不断提高丘陵地区耕地的涵养水源和节本增效水平。实施区域主要包括鲁中、胶东等丘陵山区。
2、重点作物。把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作为农机深松(深耕)整地工作的重点,加快推进步伐,进一步扩大实施面积,为促进农业增效、保障粮食安全打牢基础。同时,要从实际出发,把大宗经济作物的深松(深耕)整地工作提上农业机械化工作日程,充分借鉴粮食作物的深松(深耕)整地工作经验,由点及面,逐步推开,争取4~5年内在适宜地区,对花生、棉花等大宗经济作物种植地块深松一遍。
3、关键时节。一是重点开展秋季深松(深耕)整地作业。秋收后到秋种之间时间相对较长,有利于冬小麦种植地区安排大规模的深松(深耕)整地作业,以接纳秋、冬两季的雨水和雪水,有效抵御春旱。秋季深松(深耕)要与玉米秸秆还田覆盖、小麦免耕播种相结合,实行“一条龙”作业,可以减少土壤水份散失和机械进地次数,确保土地深松(深耕)效果。二是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开展深松(深耕)整地作业。棉花、花生、地瓜、黄烟等一年一作区,有较长的冬闲期,可以在冬前深松,也可在春季作物播前开展深松(深耕)。立春后或初春也是开展深松(深耕)整地的好时机,各地特别是丘陵地区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早组织,争抢农时,扎实做好春季农机深松(深耕)整地工作。三是适时开展夏季深松(深耕)整地作业。夏收夏种之间时间紧,一年两熟地区如果把深松(深耕)整地作业与夏种结合在一起,小麦收获后及时深松(深耕)整地作业并播种玉米,既能使夏季玉米增产,又能避免秋季小麦种植时集中深松(深耕)。
4、规范实施。应遵循“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原则,一是抓好合同签订。县级农机管理部门应与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签订作业协议,在乡镇政府的领导和协助下,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要与村委会签订作业合同,并及时备案和公示。二是抓好作业确认。作业结束后,按照程序及时确认作业质量和作业面积,确保深松(深耕)作业的真实性、准确性。三是抓好抽查抽检。市县两级农机管理、财政部门会同乡镇政府组织力量,通过电话抽查、实地抽检走访等方式,对各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开展的农机深松(深耕)整地作业地块进行抽查并公示。鼓励各地采用卫星定位、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强化对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质量的监测与核查。四是抓好补助兑付。公示无异议和抽检合格后,县级农机管理、财政部门及时将补助资金直接兑现给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四、保障措施
(一)推进农机装备创新示范。以推进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机械化为核心,以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和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整合农机生产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农机推广机构等各类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大先进农机装备研发创新、示范推广力度。鼓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创新,以福田雷沃、五征、时风、常林等大型农机骨干企业为重点,打造一批集大型拖拉机、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研发、生产、销售、培训于一体的农业生产全过程解决方案服务商。以大华、国丰、巨明、金亿、工力、宁联、东泰、弘盛等企业为主,建设一批致力于土地深松、免耕播种、联合收获等关键环节复式作业机具研发生产的农机企业。以山东农机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为主,建设一批关键核心农机部件研发基地,加强农机基础和应用研究,着力提升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以省、市、县农机推广机构、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或示范园区为主,进行品种、栽培、机具和加工等技术集成探索、试验示范,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以点带面,不断加快先进成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普及应用。
(二)培育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围绕“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升能力、增强后劲”,进一步加强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机作业规模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机合作社奖补力度,加强农机合作社农业装备、库棚设施、办公条件等硬件建设。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充分发挥我省农机装备制造业的优势,鼓励开展“企社共建”活动,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经理人、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引导农机合作社加强建章立制,提高规范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带机、带地、带资或技术入社的资本合作方式,完善农业生产过程“作业标准、服务价格、技术模式、生产资料”等“几统一”的劳动合作方式,建立合理公平、效率优先的分配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作业能手作用,鼓励和支持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推动农业生产向装备智能化、种植规模化、过程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
(三)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发挥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的作用,构建农科教、管推用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化农艺体系、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培育适于机械化作业的作物良种,强化农机从业人员农艺知识培训,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实施高效农机化规模生产示范引领工程,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农场建设。
(四)提高农机信息化水平。开展“互联网+农机”推进行动,建设农机管理服务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手段,加强农机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农民和农机手的互联互通,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和农业机械化的深度融合,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农机管理服务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突出补贴重点,提高玉米、花生、棉花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和配套大马力拖拉机以及水稻插秧机、干燥机等机械补贴额,实行应补尽补、有购就补;进一步向粮食和大宗经济作物主产区倾斜,提高补贴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建立完善深松(深耕)整地作业常态性补助机制,在上级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每年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拿出2亿多元,用于500~800万亩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省政府每年设立农机深耕作业补助专项资金1亿元,采取建设项目的方式,实施农机深耕作业补助面积300万亩。同一地区、相同作业标准与效果,按照相同的定额补助标准。先干后补,谁深耕谁得补助。实行差额收费,受益农户和组织只需交纳补助标准以外的部分,作业补助资金兑现给承担深耕整地作业的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对粮食干燥、秸秆还田、花生和棉花联合收获等机械化作业实施补助。积极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加快老旧高耗能机械更新步伐,促进农机装备结构“腾笼换鸟”、优化升级。鼓励和支持大型农机企业开展农机金融租赁服务。
(六)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工作责任制,强化绩效考核,落实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有利环境。要按照国发〔2010〕22号文件的要求,加强农业机械化队伍建设,理顺农机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执法、监管和服务能力。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农机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做好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安全监理等工作;农机工业部门要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制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提高机具质量;农业部门要加强农艺与农机相互融合的研究,将机械作业适应性作为种植模式推广、作物种子选育的重要依据;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基本建设投资和政策的争取工作;财政部门要落实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业机械化项目实施的监管;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机械科研开发支持力度;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农机停放库棚用地;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部门要督促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机信贷、保险业务;供销部门要积极支持机采棉示范县装备棉花清选加工设备。
附件:1、山东省2016~2020年粮食生产重点环节分阶段发展目标。2、山东省2016~2020年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目标。3、山东省2016~2020年农机深松(深耕)整地作业任务计划表。4、山东省2016~2020年经济作物机械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主要任务。5、山东省大宗经济作物重点区域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