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奖助
最新文章
永利3044官网唯一长征征文优秀作品展出——《归来》
发布时间: 2016-10-25
 

黄土覆盖了村庄里的路,随着细风走动的是时间的沙砾。从村头走进村内,无枯藤昏鸦,无流水人家,只有几棵年岁颇久的白杨,隔着沙尘,述说过往。老人不知在谁家墙角边安静的倚坐着,眼眸像一潭被风沙填积的湖水,眼角是岁月雕刻的沟壑,嘴巴一张一合,喃喃着他思念的人、思念的事,回忆起了长征时期的年少峥嵘,回忆起了那段过往之后不变的长征精神。

那时的他,作为一名年轻的红军战士,跟随党的领导,走上了长征之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被这场勇敢坚毅的革命,勾起了心中的民族之魂。他正是因为痛恨侵略,痛恨国家被侵犯,而义无反顾的走入了这场艰难之旅。他从不后悔成为了一名红军,成为了一名红军,成为了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他每每听到军歌战歌,都会热血沸腾,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渡泸定桥、强度大渡桥、爬雪山、过草地......这一次次的挑战,让他遍体鳞伤,可这一次次的绝处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每一名红军战士共同谱写了民族崛起之歌,军民团结之歌,决心与恒心之歌,只要团结在一起,坚持不放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自从山脚下最后一片枯叶落下,整个大地便再也阻挡不住了冬天的侵蚀,秋季已然褪去,而此时他所在的那支红军所处之地已是皑皑一片,万物皆在寒冷中沉睡亦或死去,只有这支部队依然要不停前进,不仅是为了自己可以到达目的地,还要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面前是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而身后的则是敌人的追兵,红军不能后退,只能向前。

他在军队之中,深深感受到了这一场征途的不易。雪山四周荒无人烟,行走了这么久,军队中早已粮食紧缺,正逢冬季,更没有其他食物可以寻觅到。但他从未听到过战友们对此发出一声怨言,每个人都无法果腹,却仍气势昂扬,跟着部队,一步不拉。当夜幕盖住雪山上面的天空,星河在雪野的映衬下显得更为耀眼,四周寂静一片,仿佛只有他和他的战友们仍提着精神,不敢入眠。

偶尔停驻原地休息片刻,他脑中总是闪过老班长的音容笑貌,响起老班长熟悉的声音:“党啊,给了我生命呦,党困难,我哪个能不上前!”老班长总是跟他讲党是如何帮助了他,帮助了他的家人,帮助了他的家乡,每每说到这里,老班长的眼角都含满了热泪,但都没有落下。老班长的理想就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奉献给国家和民族。

老班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1935529日,泸定桥西岸。

那天的一切都是那么突然,前一天接到军委来电,明天便要去夺取泸定桥。28日,大雨倾盆,山路崎岖,老班长半步未歇,已分不清汗、雨还是泪。29日凌晨6时,一昼夜120公里的奔波,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他们按时到达了泸定桥,让敌军始料未及。

一场突袭便由此开始,在泸定桥西岸已开始了与敌军的交火,清晨本该拥有的宁静被迫被枪声震裂,露出来的是战士的鲜血英勇与敌军的溃弱。二十二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艰难的踩着泸定桥的铁索,一举拿下桥头,与另一岸的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胜利之后,又是一片沉寂的路途,他仿佛还听见战场上老班长的呐喊,只是再没看到老班长那坚挺的身躯。

他不敢细想老班长的音容,因为在这雪野之夜,他们随时都可能遭遇敌人的袭击,于是他暂时搁置对老班长的思念,只是铭记住了老班长的教诲,时刻准备为祖国献出生命。

短暂的休息结束之后,他又跟随部队走向下一个挑战......

老人回想到这里,用手轻轻摸了摸墙角的绿草,眼睛望着那株鲜活的生命,竟出了神。天边飞鸟划过,不留一丝痕迹。老人又想起了那年长征,寒冬已逝,冰雪消融,春日到来。

爬过了皑皑雪山,此刻正值初春,展露在眼前的是无垠绿野,但还保留着些许历经过寒冬的痕迹。战士们不及回顾眼边风景,只顾继续前进,为了革命的胜利,他在部队中仍保留着对革命春天的渴望,仿佛每个红军心中永远都盛开着一朵不败的春日之花。

温暖的季节令人欣喜,可部队经过一个漫长的冬日,储备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所有的人都无法不珍惜。他的朱总司令连自己的坐骑都杀死了,把肉分给了自己的部下吃来填饱肚子,朱总司令还号召广大战士们“尝百草”,以便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来找到新的食物来充饥。

部队中有个叫张思德的人让老人一生难忘,因为张思德救了一位小战士的命。在“尝百草”的活动中,他都抢着去尝试。那次正如以往那般,部队在前进,前进至一个水塘边,周围长满了各种水草,一位小战士指着其中一种,欣喜着奔走过去,想要来“尝一尝”。张思德发现之后,赶紧跑过去一把抢过,先放到了自己的嘴里,嚼了嚼,起初发甜,而随后而来的是苦涩之味,还有头昏脑胀,浑身乏力。随着肚子的一阵绞痛,他意识到这种草有毒,于是,他焦急的想要告诉小战士:“告诉大家,这草有......”张思德话还没有说完,便晕倒了过去。

过了半个多小时的时候,张思德终于有了意识,但仍然虚弱无力,醒来之后,最先想到的竟然是急忙对小战士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的大无畏精神,只是长征精神的小小辉映,却也足以让老人回忆至此。

老人眼角的泪水终于无法平静安放,在一丝丝回忆的牵引下,浸湿了两颊的皱纹。自从长征归来以后,老人一人独自生活,每每回忆战友之时,才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忠贞爱国的老班长、敬业善良的张思德,还有......还有舍己为人的顺儿。

顺儿是老人最亲密的战友,他们无话不谈,在最艰难的旅途之中,最令人难忘的不过是战友之情。他们因为同一志向进入了红军长征之伍,又因为同样的目标同样的吃苦精神,坚持在长征路上走了下去。他们一同在战场上挥洒热血,也一起在月圆清风之时,想念被侵略迫害的家乡。

顺儿是个老实为他人考虑的人,十分有集体意识。那次作战之后,伤员过多,医疗人员与药品匮乏,看似毫发无伤的顺儿,在肩部却藏了两片弹片,生生作疼,他却硬是不说。过了两天后,伤口周围的皮肤已经开始肿胀,这痛苦折磨过了他,顺儿竟自己用火烧过了刀子,咬着牙一声不吭的将伤口处的子弹片剜了去,血顺着伤口不停流淌,鲜红的颜色显现出了心中坚决......顺儿的肩上留下了一块勋章,一块具有长征奉献精神的勋章,他为自己铸造,永不被岁月磨砺。

如今,老人不知顺儿身在何处,不知他如今是否安在,而那些风雨挥之不去的战友情,仍不停在老人眼前回放,朝夕之间,秋冬不息。老人感慨着,却不曾空空叹息。

回想到这里,村庄的山头已被落日的余辉染红,那股红就像长征结束时,战士们心中的热烈。老人还未离开,因为还有那令他挂念的人,那些拥军护军爱军的百姓。

他深深的知道,如果没有百姓的支持,就算武器再强大,也不会打胜仗,如果没有百姓的拥护,就算军队行动再一致,也不会拯救民族的精魂。

那年夏天,他们路过一座贫瘠的村庄,而那里的人们却一个比一个朴实,一个比一个热情。自从红军来到他们的村庄,每一天战士们都会收到村民送来的粮食,或多或少都是心意。为了帮助红军,帮助自己的祖国,他们几乎倾尽所有,都想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最难忘的那个夜晚,红军战士正想歇息,只见一位娇小的女孩在后门小心翼翼的向屋内探着脑袋,一位战士发现了她,她竟刷的红了脸,拿出了藏在手后的两个干粮,干脆地把它塞给了那位战士,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她便害羞的跑掉了。屋内的空气渐渐变得湿润,一股股暖流在战士们心间涌动,那夜战士们无眠,心想着那女孩定会安稳睡去。

就这样走了很久,就这样回忆了很久,直到一九三六年十月,长征胜利结束,老人的热泪终于得以挥洒故土。归来之后,年年岁岁直到双鬓斑白,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人那些事,时光铅华洗不尽的,只有真情实感,不断淘洗铸就的,是留传至今,仍然不朽的长征精神。

老人站了起来,背着手,向居住之处缓缓走去,背影被逐渐拉长,那样高大,仿佛在重新演绎那段长征的日子,在落日下,也不曾暗淡的民族魂......